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“与文化同行,做电力先锋”实践团:学子沈阳实践铸信仰
2025-08-18 19:44:46 来源: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: 评论:0 点击:
实践团成员步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,剥蚀的铁丝网与营房复刻场景,无声凝固着1942-1945年间盟军战俘的苦难。实践队员们穿行于“铁窗岁月”“不屈抗争”“解放时刻”三大展区:在泛黄的日记、磨损的身份牌与秘密信件原件前驻足端详;幸存者的口述录音穿越时空——“哪怕一人活着,也要让世界知道真相”。冰冷的实物与炽热的证言,共同刻下那段被囚禁的岁月。
参观结束后,成员们纷纷表示:记住这段历史,就明白和平从来不是靠一个人,苦难终成历史,不屈的意志却如星火长明。
走进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,时光仿佛在斑驳的木质审判席、公诉人台与战犯羁押席间凝固,将人瞬间带回1956年那场庄严的审判。抬眼望去,高悬的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”牌匾字迹清晰,无声诉说着历史的重量。展区内,45名日本战犯亲笔书写的认罪供词、中国受害者饱含血泪的控诉证词原件,以及国际观察员现场记录的手稿档案,层层叠叠,构筑起一条无可辩驳的证据链条,完整而清晰地还原了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审判的每一个关键瞬间。
8月1日,实践团走进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,为高二学子带来一场主题为“从历史废墟到青春中国”的深情宣讲。成员王力震通过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来分享实践见闻: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历史回响振聋发聩,新时代青年科技报国的身影振奋人心。同学们在听完宣讲后纷纷表示历史已留下永恒的诫训,唯有铭记野蛮之恶,方能守护文明之光;唯有直面历史之重,方能托起和平之轻。宣讲结束后,实践团向学校赠予《抗战精神青少年读本》,并同学生们郑重约定——“以青春之名,共筑和平未来”。
本次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,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口号,而是具体的行动。这些陈列馆的资料,不仅是揭露日本侵略罪行的铁证,更是面向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教材。审判战犯、谴责暴行,其意义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铭记历史、珍视和平。我们必须坚守正确的二战史观,历史不容篡改,正义终将到来。
相关热词搜索:
